体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掌握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体育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全面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能适应我国“统筹城乡”背景下学前体育教育发展和应用的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体育法律法规,能在各种中、小学、儿童教育机构、体育教育科研与行政部门,以及体育产业等部门从事体育教育、培训、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运动解剖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琴儿童体育卫生与保健、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健美操、体育舞蹈、户外拓展、体育游戏)、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
招生要求1.学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实行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依次为3分、1分、1分、0分。即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3分,第二专业志愿与第三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1分,第三专业志愿与第四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1分,第四专业志愿及其以后各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0分。相同投档成绩者,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2.学校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提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20%;实行平行志愿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提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05%。
培养目标1.熟悉我国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2.掌握人体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一至两项运动技术专长。
4.具有从事中小学、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的较强能力,并具有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实际知识和能力。
就业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能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及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体育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业余运动训练、体育管理和体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向小学教育机构,从事小学体育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也面向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俱乐部等,担任社会体育培训机构指导员等工作。
体育教育专业小知识在岗小学体育教师与学前体能教师能力素质现状
(1)在对小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调研中发现,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素质表现出三个层次,一是体育课的示范能力、组织竞赛能力、课余训练能力较强; 二是体育教学组织能力、理论课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科研教改能力较弱,比如教学的创新与分析评价能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不强( 见表3) 。
(2)由于许多大中城市小学教师招聘条件提高到本科学历,因此许多毕业生选择在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规范后的幼儿教育需要大量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担任学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存量总体规模缺口大。但这些岗位对体育师资的部分能力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